dia
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新闻 > 中心动态

凝心聚力谋发展 精准扶贫暖民心 ——平顶山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定点扶贫工作综述

发布日期:2021-11-01         浏览次数:


“真的很感谢工作队,你们的到来,使清古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工作队在清古寺村帮扶的六年,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,路变宽了,环境变好了,村民的收入也提高很多。我们的村民用四个字来评价工作队‘中,非常中’,真的很感谢你们,很舍不得你们,希望你们今后能常回家看看。”2021年8月10日在市住房公积金中心驻村工作队离村座谈会上,清古寺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李砖头向工作队表达由衷感激之情。在得知工作队撤离的消息后,当地村民将一面写着“尽职责心系百姓 共兴建和谐社会”的锦旗送到扶贫工作队的手里,带着依依不舍,送别不是亲人胜亲人的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。

 2015年伊始,根据市委统一部署,市住房公积金中心作为帮扶联系单位进驻鲁山县仓头乡清古寺村。多年来,中心始终扛稳精准扶贫的政治责任,以加强支部建设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,周密谋划、尽锐出战,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。经过努力,2018年清古寺村退出贫困村序列,2020年全村175户777人实现整体脱贫,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果。

统筹安排,压实工作责任,确保高位推进

清古寺村2015年贫困发生率为21.78%,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。面对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级贫困村,要实现如期脱贫,困难多、任务重、难度大。中心领导班子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,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、安排部署,找症结、出实招、下实功,明确分管领导,责任落实到人。选派精兵强将,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明确57名中心党员结对帮扶86户贫困户。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每月亲自带队深入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,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。2018年清古寺村脱贫摘帽后,中心按照“摘帽不摘帮扶、脱贫不摘责任”要求,保持原有驻村干部队伍不散、人员不撤、力量不减、思想不乱、干劲不松,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。 

狠抓党建,建强组织,提升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

 六年来,按照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要求以抓党建促脱贫,促脱贫强党建为着力点,开展结对联建、支部手拉手活动,由领导班子带队,中心各支部党员入村和村支部党员开展“话脱贫、感党恩、谋发展”恳谈活动。召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,学习十九大精神。把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,有效扭转了长期以来村两委班子比较软弱涣散的问题,村党支部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。 

认真谋划,真抓实干,做好脱贫全面工作

义务教育方面。针对贫困学生,认真落实“两免一补”政策,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时办理生活补贴,帮助中高职学生申请生活补贴、教育补贴;对特别困难、教育负担特别重的家庭,联系热心人士予以资助。同时,注重改善村小学办公和学习条件,2019年中心为村小学捐赠图书200余册、空调柜机一台、办公桌椅4套、床4个、书包及学习用品30套、捐赠乒乓球台3个。基本医疗方面。中心为村卫生室捐赠空调柜机1台,改善了村民的就医环境。经过援建促建,清古寺村现拥有标准化卫生室一个,配备标准化药房、诊疗室、具备医师资格的合格村医1名,成立了医疗服务签约团队。危房改造方面。实施危房改造51户,申请改造补贴90余万元。2017年中心向清古寺村提供资金4万余元用于“六改一增”,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。安全饮水方面。清古寺村原有两处饮水工程,但由于设施陈旧,容量也不足,村民居住又分散,无法满足村民用水需求,村民实际以自备井水为主。2016年中心协调资金300余万,新建、扩容饮水工程5处,保证了全村村民饮水需求,并安排专人进行管护,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,确保饮水安全,实现了自来水全村覆盖,解决了群众饮水难的问题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。协调资金修建水泥路6公里,实现了全村主干道全部硬化;为方便群众夜间出行,筹资近20余万元,购买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;改善村部办公条件,购买空调柜机一台,分体空调3台,打印机一台,电脑一台,电视机一个;2019年按市委要求开展“送果树下乡”活动,购买梨树苗2100棵,种植桂树、月季、红叶石楠、冬青树,麦冬等观赏性植物4000余棵(株),美化了村容村貌。认真落实奖补政策方面。积极宣传扶贫政策,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各类产业补贴,累计落实种植养殖产业奖补462户(次),奖补资金42.9万元,务工补贴285人(次),奖补资金25.62万元;帮助贫困户协调小额农户贷款56户,196万元;帮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办理报销手续,申请残疾补贴和残疾护理补贴,为低收入家庭申请低保,办理慢性病卡75人,办理残疾证81人次,让每一个贫困户都有生活保障。消费扶贫方面。先后组织单位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,通过线上、线下等渠道购买扶贫产品约20多万元;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,提升销售能力,为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出谋划策。 

重视产业发展,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路

2017年,中心协调扶贫资金160万元建设200千瓦村级光伏发电站一座,每年为村里增加收入11万元。同时,组织成立了农利佳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解决了种植户散乱无序、各自为政的种植模式。注册成立红光木业有限公司,规模化发展村里特色产业木材加工。协助新建160平米冷库一个,灌溉井一眼,生产用井18眼,平整土地1000余亩。加大对林果种植户的帮助,协调市、县林业局专家入户现场教授种植、剪枝、疏果等技术,林果种植由最初的不到百亩发展到现在的350亩。2020年底建成一个存栏500只的羊场并投入使用,新规划的两个羊场项目已获得审批,正在筹建。清古寺村逐渐形成了“一个产业支撑,多个产业助力”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,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带动村民致富提供了坚强保障。 

志智双扶,加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

中心主任黄宝森协调市畜牧局专家到清古寺村指导养殖技术,并提出发展新思路。在专家的指导下,贫困户李庆阳养羊规模由最初的30只提升到了近百只。邀请科技特派员开展技能培训5期243人次,并帮助贫困户申请培训补贴3万余元。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、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,鼓励有脱贫愿望、能力和基础的贫困群众率先脱贫,摒弃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,实现了由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的转变。

经过多年的帮扶,清古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提高到2020年约20余万元。人均收入由不到3000元,提高到2020年的11000多元,贫困户全部脱贫,真正实现了脱贫路上不落一人的目标。把以前那个刮风时漫天土,下雨后满地泥的贫困村、落后村,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、模范村。2017年清古寺村被授予平安建设先进村称号,2018年被授予脱贫攻坚红旗村称号,201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奖村镇。驻村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了市县组织部门、清古寺村历任党支部的充分肯定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认可。驻村第一书记张志伟同志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第一书记,2020年荣获平顶山市第二届脱贫攻坚“鹰城榜样”贡献奖。驻村队员李伟、江天同志也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驻村工作者。2021年,在全市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,中心被授予平顶山市第三届脱贫攻坚鹰城模范先进单位称号。
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,中心将继续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,不断深化帮扶力度,拓宽帮扶途径,增强帮扶实效,巩固帮扶成果,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重点,继续做好“部门单位帮村,党员干部帮户”工作,为推进帮扶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等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。